以讀書雜感為題目的隨筆
高考過后好久沒寫過一篇真正的作文了,不是沒打算寫,而是沒一篇真正完成的。近來閑著無事,索性寫寫讀書這個無趣的話題,免得以后提筆難成文了。
我害怕感染太多世俗的浮躁,于是我把極多的時間用在了看書上,把自己致于一個虛無的精神世界,其實這也未嘗不好,人世的紛繁復雜總歸是無法看透。但書不一樣,讀一本書,體味別人的人生,你總能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此看的透徹,想的明白。
心煩時看看書,安靜時看看書,無所事事時看看書,焦躁不安時看看書,這都能讓我們心境平靜空靈。書看多了,就總會不由自主的模仿主人公無瑕的一面,對于主人公的處事方式總會有或多或少的點評,很多時候當在現(xiàn)實中遇到某種類似的問題時,你就會覺得似曾相識,處理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這也算是讀書的一種重要好處吧!
上大學前一直忙于應接不暇的各種考試,雖說也讀了不少書,大都囫圇吞棗,沒好好體會書的內(nèi)容,也少有思考。高考過罷,這似乎是對思想的一種解放,沒有太大壓力,沒有必不可少的目標,手頭空閑,思想也很空閑,于是就讀書。
在大學我讀的第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不長,幾個小時就結束了,不過給我的感觸卻是挺持久的,即為主人翁高加林奮斗人生而敬佩,也為他對劉巧珍的舍棄而有所氣憤,但仔細想想這又很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最重要還是因為高加林的性格,,他是個很有追求的青年,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走的很輝煌。但這種追求放在了感情上就成了一種羈絆,他追求更好,所以大字不識一個的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始終滿足不了他這個知識分子的要求,,于是他開始了更高的追求。當他再次從城市回到農(nóng)村,不可能再無爬起時,他才明白巧珍才是他的真愛,但錯過就意味著失去。加林就這樣輝煌的走出了黃土地,最后又回歸于黃土地。
讀完這本書,我尤其記住了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作家柳青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加林的故事雖然不會發(fā)生在我們的.時代,但他對未來的追求確實值得我們敬仰。
我大學讀的第二本是路遙《平凡的世界》,是篇百萬長篇,那段時間我讀的如饑似渴,幾乎上課都迷上了,這本書文辭說不上華麗,也并無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水到渠成的構思,流暢自然的情節(jié),故事如同書名一樣平凡。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經(jīng)歷,但讀起來總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觸動,可能緣于主人翁孫少平對生活不屈不撓的態(tài)度吧!我還依稀記得他寫給他妹妹的信中這樣寫到“我們出身于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永遠不要鄙視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背叛農(nóng)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的生活意義!边@算是孫少平對自己人生的理解了。
我們無法評論這本書是部正劇還是部悲。簡握搶O少平的感情,算是催人淚下的悲劇了,孫少平不像他哥哥孫少安那樣屈服于現(xiàn)實的壓力放棄兩情相悅的真愛,而是大膽的追求,這點兒頗具現(xiàn)在人的口味,他確實也的到了真愛,為了縮小門戶的差別,他努力奮斗,然而在他成功的當口,真愛消失了————女友為救人犧牲了。這種打擊可想而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孫少平在這樣沉重的打擊下沒有倒下,甚至稍大的反,F(xiàn)象都沒有,這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一本武俠小說上看到的一句話“當離別成為一種結局,當痛苦起程為宿命,除了望前走今后的路,我,還能做些什么?”這種對命運的無奈深深的折磨著少平,但生活依舊得繼續(xù),人生的路上我們還不能就此止步,少平還得繼續(xù)著以前的生活。我很喜歡少平這個角色,這算是個近乎完美的青年,無論生活還是感情都是極值得每一代年輕人學習。
后來也讀過不少書,尤其是新概念作文類的,90后的文筆,文字很犀利,又很有新鮮感,都是些以前從未見過的表達,像“荒蕪的心情”、“兵荒馬亂的高三”、“風干的記憶”…這些看似不合邏輯的搭配,恰恰表達出了一種很準確的感受。這些很適合90后的我們閱讀,語言的巧妙搭配,文字精準的應用,用福樓拜的話就是“你要想表達一個動作,就要找到那唯一的動詞,你要想描述一件事物就要找到那唯一的形容詞”,90后的文字控們似乎很重視這一點的把握。每一代都有一代特殊的風格,可能90后就適合這樣的風格吧!我也經(jīng)常嘗試這種文字巧妙的把握,可惜還是書讀少了,這種靈感對我來說卻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了,偶爾腦海中蹦出那么一兩句,就連忙記下來,生怕一轉(zhuǎn)身就又丟的無影無蹤了。
【以讀書雜感為題目的隨筆】相關文章:
6.以懶散為題的隨筆
7.以勞動為題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