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師的聲音“輕”一點點隨筆
傾聽與對話,這是我們?nèi)伺c人交往的必須能力。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每天最多時間所面對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孩子來到幼兒園除了和同伴的對話外就是和老師進行對話。雖然踏上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但細細想來,我每天和孩子們之間的有效對話到底有多少?一天內(nèi),到底會有多少個孩子和我真正進行交流了?有時忙于一些瑣碎的事,有孩子來和我說話,我會簡單地和他交流幾句,便對他說:“你先去玩XX,好嗎?”,孩子在我的“建議”下走開了。是什么原因?qū)е铝宋液秃⒆拥慕涣髯兊蒙倭,想想也真對不起這些孩子,難道工作忙就是疏遠孩子的借口了?
當我拿到《老師,你在聽嗎》時,就想著“老師是教的,我只要把孩子教會、教好、教棒便可,孩子是來學(xué)習(xí)的,應(yīng)該是孩子你在聽嗎”,懷著一付不以為然的心態(tài)翻開了《老師,你在聽嗎》。在書中,麗莎波曼指出:教師的聲音總是教室中最響的。看到這句話,讓我馬上想到了08年我園創(chuàng)建蘇州市優(yōu)質(zhì)園時,有一位專家進入我班級,對我進行了半日跟蹤調(diào)研。半天活動結(jié)束后,專家笑瞇瞇地對我說:“陸老師,你游戲組織得很棒,但你的聲音太響了,以后我希望你在活動中,聲音能輕一點,多給孩子一點說的機會。”啊,老師聲音響了不好?聲音輕了孩子能聽見嗎?還能鎮(zhèn)住孩子嗎?當我看完麗莎波曼所說的“聲音響”才明白,原來這位專家口中所謂的老師聲音響,包含了兩層意思了,一是我說話的聲音確實分貝很高,過于響了。二是說我在教育活動中的'談話由老師為主,真正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很少,孩子們沒有了對話顯得過于“安靜”。細品專家的話,再回過頭來想想,確實在一個集體活動中,老師和幼兒說話的時間比例相差太大了。老師在集體活動中說話最多,孩子們說話只不過是老師提問后的一兩句的回答,而且這個回答還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的,一些舉手積極的孩子,一個集體活動中還能有幾次機會和教師進行對話,而一些比較內(nèi)向、膽小的,從來都不舉手,雖然偶爾也會被老師請到,但這樣的機會真的太少了,有些孩子有時在一個活動、甚至好多活動中都沒有一次和教師對話的機會。在教學(xué)活動中,我們教師包攬了太多的話語,有時為了趕教學(xué)進度,使得師幼之間的對話變得十分的倉促。有時一個問題拋出,出現(xiàn)了冷場,教師就會迫不及待地把答案用直接的“告訴”形式灌輸給了孩子,這真有點自問自答的感覺,整個教室只聽得老師的聲音,而聽不見孩子們討論、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聲音了?v觀集體活動中的師幼對話其實僅僅是從教師指向兒童、再從兒童返回教師,教師用提問——回答的模式控制著對話,而沒有孩子在學(xué)習(xí)中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聲音。閱讀了《老師,你在聽嗎》使我知道了教師的靜心傾聽,對于孩子的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讓我們在活動中盡量把聲音放“輕”一點,讓孩子的聲音更“響”一點。
【讓老師的聲音“輕”一點點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一點點體面隨筆
4.一聲輕嘆散文隨筆
7.老師的愛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