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分增英語減數(shù)學退出高考:高考食物鏈大調整?
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醞釀或出臺。其中,引發(fā)最多關注和爭議的是10月21日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這份方案透露:“到2016年北京市的高考語文的分值由150分增加到180分,英語則由150分減為100分,其中聽力50分,同時,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文理綜合分值均增加至320分;數(shù)學的分值維持不變,擬在2016年開始實行。”
這個“提高語文分值,降低英語分值”的方案頓時成為輿論焦點。有人拍手稱贊,也有人不滿質疑。
與此同時,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數(shù)學學科高考改革正式方案將于年內出臺,網絡上又引發(fā)“數(shù)學退出高考”之爭,共七成網友反對數(shù)學繼續(xù)留在高考科目中。
從幼兒園到博士后的噩夢
針對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北京市教委新聞發(fā)言人李奕說:“英語減分,并不代表不重視英語。這么多年來,我們非常重視英語,但學生學了十幾二十年,依然聽不懂張不開嘴。這與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素養(yǎng)、語言環(huán)境等等關系密切。我們這次只是從考試的角度切入,來治療英語教學的痼疾。在英語教學上的改革與變化我們不久將適時公布。”
某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網友支持降低英語分值,這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應試的恐懼,調查中有 62.5%的人坦承自己學習英語的動力來自于“應付升學與考試”。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這反映了當前我國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一直以來,我們把英語當做知識來學習,不少學生學了多年英語,會做很多英語題目,對英語語法了如指掌,但卻不能熟練使用。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程方平教授也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語言擺在這么重要的位置上,“當英語成為從幼兒園到博士后的噩夢時,英語不得不改。”
降低英語分值做法過于簡單
就在不少專家贊成降低英語分值的同時,也有不少反對的觀點,認為這項舉措過于簡單,并不能起到理想中的效果。
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要把改革的初衷和改革的措施分開,不能把支持降低英語權重與支持目前的改革措施混為一談。降低英語權重是大勢所趨,但目前簡單降低分值的做法,很難說能起到這一效果。真正能讓英語權重降低、引導基礎教育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改革措施是,實行考試、招生分離。大學自主招生,可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專業(yè)特點,自主提出英語科目、成績要求,而學生則根據自己報考大學的選擇,自主選擇考試,以考試成績自主申請大學。這就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同時中學可擺脫考試指揮棒,自主教學。
熊丙奇說:“無論是降低英語分值還是不再考聽力,或者是不再考數(shù)學,都只能導致該科目在學校的‘學習食物鏈’中的重要性下降,資源和時間向‘地位重要、分值高’的其他學科傾斜。”熊丙奇表示,在“唯分數(shù)論”、招生和考試合一的高考選拔制度下,讓教育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減負”等目標依然遙遙無期。
數(shù)學實用性不高飽受詬病
針對數(shù)學遭遇集體“吐槽”,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專家學者指出,數(shù)學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該門學科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其在高考中的分值掛鉤,由此帶來教育模式的異化。“學科教育出現(xiàn)了機器式、填鴨式的傾向,扼殺了學習中本應該有的樂趣。”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也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是社會各界對高考科目設置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難度大之余,中學數(shù)學實用性不高也備受詬病。比如,在國外中小學階段往往有理財方面的教學活動,英國學生中學階段學習的A-level科目中也有單獨的經濟學科目,對比我國的中學數(shù)學教育,似乎仍然停留在為學數(shù)學而學數(shù)學的階段,并沒有數(shù)學的應用性教育。
【語文分增英語減數(shù)學退出高考:高考食物鏈大調整?】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