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莊子的比較散文隨筆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主旨,“法天貴真”是莊子的思想精髓。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正是對道家思想最恰當(dāng)?shù)脑忈尅?/p>
李白少年即愛交道友,游仙山,尚隱居生活;李白豪放而浪漫的性格與他的出身、漫游有關(guān),同時更與他的喜好有關(guān)。現(xiàn)在人雖無從考據(jù)李白年少時到底喜讀什么書,只是從他的性格和他詩歌的風(fēng)格來看,他則是偏好莊子的。仗劍行俠的英雄氣概固然是他的推崇,但逍遙于四極,俯瞰于天下,任精神自由往來,任靈魂野馬馳騁的氣勢則與莊子有著不解之緣。李白詩中的浪漫主義色彩,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與莊子《逍遙游》中的“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異曲同工!一樣的傲岸,一樣的磅礴,一樣的充滿了想象、奇幻的色彩,給讀者帶來了幾乎是一樣的深遠(yuǎn)、壯闊的意境。東方樹《昭昧詹言》卷十二中說:“大約太白詩與莊文同妙,意接詞不接,發(fā)想無端,如天上白云,卷舒滅現(xiàn),無有定型。”李白詩無定式,長短不拘,格式不限,自由揮灑,如呵氣行云,即行即止,任由自己擺布,隨心所欲,酣暢淋漓。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太白詩以《莊》、《騷》為大源!饼徸哉鋭t說:“莊、屈實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泵鳁钌饕舱f:“莊周、李白,詩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則不可為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盵《楊升庵外集》]顧轔在《息園存稿》中也說:“文至莊,詩至太白,草書至懷素,皆名法所謂奇也。正有法可循,奇則非神解不能!钡莱隽饲f周、李白神奇超曠的共同特色。
莊子與李白的作品有著五個方面的共同特色:豐富、奇幻的想象,大膽、任意的夸張,直率、質(zhì)樸但卻豪放、恣縱的語言,超凡脫俗的意境,深刻的思想或諷刺、辛辣的筆觸。
模仿,是師徒間的必然;再現(xiàn),則是冥冥中的注定。李白的詩歌受到了莊子文章風(fēng)格、語言特色及意境方面的很大影響,是一種雖無人說明卻昭然若揭的師從關(guān)系,但更多的應(yīng)該是冥冥中的再現(xiàn)。
多情的詩人與哲人用自己的詩歌和散文,放逐了自己的精神于無窮無涯的天際之中,使本性自然而解放地存于天地之間,擺脫了一切束縛和羈絆,希望美好世界的降臨,希望世人覺醒,以使戰(zhàn)亂紛爭、不平污濁之氣消失怠盡,還天下以清明,還世界以美麗,還人心之純凈。李白的“觀化入寥天”、“一樽齊死生”與莊子的“物化”與“逍遙”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也是道家虛靜、坐忘和心齋的具體表現(xiàn)。下面先從李白的精神漫游說起。
李白的漫游應(yīng)該是開始于二十歲之前。因為有他自己的詩為證:他不僅“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而且還“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shù)。”不過,進(jìn)行真實意義的漫游,當(dāng)在二十歲以后,他開始在家鄉(xiāng)漫游[蜀中],游歷了許多著名的仙山,如青城山、峨眉山等。四川的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盛地,峨眉山也給人一種仙境之感,所以喜歡“游神仙”的李白,比較喜歡游歷的還是一些傳說中與道家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一些仙山、仙境。“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登蛾眉山》]。這是李白形式上的漫游。李白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漫游。這種最佳境界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自由自在的閑游”和“無目的的漫步”,其潛在的目的是放飛心靈,超越現(xiàn)實,悠閑自適,以悟道真。李白精神撒謊能夠的漫游具體體現(xiàn)在李白詩歌的三個突出特點(diǎn)上,即喜歡醉酒而作,喜歡寫月亮和水。
從李白的詩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精神放逐的詩人,是一個沒有完全被塵世所拘累的靈魂。壓抑的力量越大,暴發(fā)力越強(qiáng)。其實李白是壓抑而憂郁的,和多年以前的莊子一樣,為了擺脫壓抑而憂郁的情緒,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這樣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遙。因此,作品成了一種寄托,成了一種夢境。為什么李白特別喜歡寫月亮呢?因為月亮陰美而又遙遠(yuǎn),讓人雖可看見,卻不可琢磨。月亮是李白性格中憂郁成分的象征,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最好歸宿。傳說中李白長江撈月而死,雖為傳說,卻說明了李白對月亮的喜愛之極。李白對月亮的描寫,比較著名的是《月下獨(dú)酌》:“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绷硗膺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盵《值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盵《仟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亮己成為詩人一生當(dāng)中精神的歸宿,“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盵《送楊山人歸嵩山》];月亮也是他的摯友:“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這最后一句恰恰說明了李白與月為友的真實原因,那就是李白的漫游情結(jié),他最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夠與明月為伴,遨游于天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舒暢灑脫。另有一詩可以證明李白愿與明月同游的心愿:“楊花落盡子規(guī)蹄,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不是心靈虛靜到一定的境界,都無法去進(jìn)行“人月對話”,互相感應(yīng)。因此,李白詩中對月亮的偏愛,是詩人放逐心靈,崇尚精神自由的最有力的表現(xiàn),也是莊子《逍遙游》、《齊物論》中所要表達(dá)的境界:虛靜、逍遙、游于無窮之野。
當(dāng)詩人不能主動虛靜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詩人會使用一種催化劑,使自己催化至一個理想的玄妙、虛空的境界,這種催化劑對于李白來說,就是酒。何以忘憂,唯有杜康。李白的醉酒應(yīng)該說是他精神漫游的一種主要的方式。他的醉酒應(yīng)該相當(dāng)于莊子的“心齋”和“坐忘”。醉酒而作是李白作詩的一大特點(diǎn)!拔覕y一樽酒,獨(dú)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長垂嚴(yán)陵釣!弊砗蟮睦畎鬃屇阆肫鸫贯炗诤叺那f子了嗎?“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雜題》]。在經(jīng)常喝醉并經(jīng)常處于醉態(tài)當(dāng)中的李白身上,你能看到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嗎?李白的許多好詩都是于醉酒之后寫出,因此他的詩歌都創(chuàng)作于他精神自由的狀態(tài)下。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莊子的影子。但李白為什么屢屢喝醉,愿意喝醉?就是因為他只有借助醉意才能達(dá)到莊子所提供的那樣的境界:虛無空靈,感悟自己的靈性。判斷一個文學(xué)家的`思想屬于什么派別.或說他傾向于什么,最有力的是看他的生活方式。如果李白是非常傾向于儒家的,那么他肯定要經(jīng)常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可以有條有理地做他該做的事。因為儒家曾說:“怪力亂神!钡聦嵅⒎侨绱。流傳到現(xiàn)在的關(guān)于李白的圖畫,不是醉酒,就是邀月,說明李白大多數(shù)時候生活在不清醒的狀態(tài)下,一首贈內(nèi)詩最能說明問題。而這種不清醒的狀態(tài)卻使李白給世人至美、至精的作品。最好的詩篇之一《將進(jìn)酒》給人們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空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宋!闭媸且粴夂浅,音韻鏗鏘,氣勢不凡。詩中的黃河“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也是李白漫游愿望的達(dá)成。莊子曾說:“醉者神全”。李白的神即他的精神,亦即他人性的本真。
如果留意一下李白的詩歌,你會發(fā)現(xiàn)他除了愛月、愛醉以外,還特別喜歡寫水。寫水的流動,寫水的壯觀。水是自在的,水是自由的,水是快樂的,水可以恣肆地流淌在李白的筆下。詩人雖也寫湖泊、小沼、小溪、小池里的水,但遠(yuǎn)沒有江水、河水特別是瀑布為多,因為那些是被困之水,沒有自由可談。李白筆下的水是大江、大河之水,是壯觀的瀑布之水,來勢兇猛,奔騰壯觀,無拘無束,暢快自然。由此我們不能不想到莊子的《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埃渚崖之間不牛馬!泵髟、酒、水應(yīng)該算是李白詩歌的三種代表意象,也是李白精神放逐的必然渠道。
【李白和莊子的比較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2.莊子的猴子
7.莊子勵志的名言
8.莊子的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