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
幼兒園教師責任重大,他們肩負著小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教學生活中教師會以隨筆形式記錄生活,下面陽光網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一)
星期二上午,孩子們正在教室里進行閱讀活動,他們有的自己選了一本喜歡的書,獨自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故事,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看同一本書,還不時地討論著書中的內容,這時候,倩倩小朋友突然很傷心地跑過來告狀:“祁老師,《天線寶寶》是我先找出來的,優(yōu)優(yōu)他不給我看。”優(yōu)優(yōu)也理直氣壯地說:“書是我先拿到的!”兩個人在我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
對策:
倩倩是為了求得老師的保護,讓老師給自己做主,批評欺侮她的小朋友,而產生的告狀行為,F在的幼兒在家中都是寶,倍受父母長輩的疼愛,當他們離開父母來到幼兒園,對老師就有了一種崇拜,感覺老師做出的決定一定是權威的正確的。另外,幼兒心理調節(jié)能力較差,每當受到他人的傷害時,極力想尋求保護,得到老師的安慰和同情。我先安定了一下她們的情緒,接著我對優(yōu)優(yōu)說:“優(yōu)優(yōu)呀,你昨天想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時,雨陽硬是不給你看,你心里感覺怎么樣啊?”優(yōu)優(yōu)想了想說:“看不成書,我感覺很不高興!蔽页脵C對她說:“那你不讓倩倩看書,她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你們兩個人都開心地看書?”優(yōu)優(yōu)聽了說:“那我們倆一起看吧!”倩倩表示同意,于是她們倆手拉手高高興興地走到桌子邊看書去了。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極為頻繁的,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或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平裁決。在這次糾紛中,我通過引導優(yōu)優(yōu)反省,并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幼兒不僅要知道別人有什么樣的想法,還要理解別人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想法,讓孩子學會考慮一下同伴的感受。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fā)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幼兒大膽地與他人協(xié)商溝通,提高其獨立處事的能力。優(yōu)優(yōu)和倩倩聽了我的話,兩個人坐在一起邊看書,邊開心地討論著書中的內容。
反思: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往往是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這無疑促成了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的特點,幼兒的告狀行為也正是這種社會現象的折射,而且也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幼兒園里,幼兒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認知水平較低,他們的各種心理過程,尤其是認知過程尚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獨立性還很差,對成人的依賴性較強。因此,他們對發(fā)生在周圍的事情不能進行完整的、全面的評價,也不能應付和處理發(fā)生在他們身上或周圍的問題,而成人特別是幼兒園的老師就成了他們心目中的權威,感覺老師做出的決定就一定是權威的正確的。比如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這些都是以老師說的為準。在他們心里認為老師對他們的每一次認可、每一次表揚和鼓勵都是特別光榮的事,反之,老師對他們的錯誤進行批評或指責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就會非常難過。
雖然,孩子“告狀”事小,但老師若不能認真地對待,沒有及時恰當處理,久而久之,會影響和淡化師幼之間、同伴之間的關系,并且對幼兒的性格、品質的形成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們必須要引起重視。
不管幼兒告狀的性質和動機如何,告狀的內容是什么,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發(fā)生矛盾時,老師或家長是替他們解決矛盾,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先想辦法去解決,必要時再給他們以適當的引導?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反映出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會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很多老師、家長都習慣于要求孩子在出現問題時,特別是與同伴產生矛盾時,要及時地向自己匯報,以使“矛盾上交”,這樣可在替他們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適時適當的“好壞與是非”教育。而長期如此,卻會養(yǎng)成孩子們的依賴和順從心理,導致他們在困難面前首先或只能想到求助大人,不愿意自己獨立去解決,也沒有這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在著眼于孩子現在的同時,必須要有長遠眼光,著眼于孩子的未來。21世紀是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的時代,它要求孩子勇敢、自信,要有獨立處理人際沖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只會告狀的孩子,當他離開父母或教師,獨立地面對生活時,他該怎么辦呢?因此我覺得關鍵是要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注意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覺得,老師在處理告狀事件時,要耐心傾聽,細致全面地調查,分析告狀原因,了解事實真相,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抓住教育契機,恰當引導,給孩子一個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也可以在班上組織幼兒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講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來想辦法解決,讓孩子們在討論中明白一個道理:當與同伴發(fā)性矛盾時應學會自己動腦筋解決。另外,還要讓孩子明白,小朋友之間相處總會有一些小插曲,我們要學會諒解別人、寬容別人,并要學會獨立處理一些事情,不能事事依賴老師;犯了錯的小朋友也應該及時檢查自己錯在哪兒,采取什么辦法讓別人諒解你,比如趕緊道歉、說明原因等等,讓他們在自己的思考和處理過程中,逐漸“內化”交往準則,增強交往技能。教師還可在日常生活中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如組織幼兒聽故事,觀看情景表演等,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評價其中人物的行為,從而豐富幼兒是非的感性經驗,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進而減少幼兒的不良行為。教師要盡量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交往的機會和空間,鼓勵和啟發(fā)幼兒參與活動時互相交流、協(xié)商,引導幼兒學會分享、懂得分享,讓同伴直接用商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還要交給幼兒一些解決矛盾處理問題的策略,如學會使用禮貌用語等。當然,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還是要告訴老師的。
確切地說,告狀不完全是件壞事,它也積極地表現反映了幼兒對行為規(guī)則的認識、掌握和道德判斷、道德評價能力的發(fā)展。老師是幼兒的啟蒙者,必須慎之又慎對待告狀行為。老師不能以敷衍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這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內心傷害,是對孩子的不禮貌、不尊重,更不能不加理睬,因為可能會導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時地解決,更會混淆幼兒的是非觀,挫傷幼兒的正義感。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二)
告狀,從人際關系心理學角度上來說,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fā)生某種沖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的,借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為。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發(fā)現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guī)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fā)起的一種互動行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fā)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兒為什么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術活動是畫《螃蟹》,浩浩的畫畫速度比較慢,因為他在畫畫時喜歡講講話,東張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軒軒早就畫好了,當他離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杰杰的手臂,杰杰馬上質問軒軒:“你為什么撞我?”軒軒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焙坪撇宦,噘著嘴跑到前面來告訴我:“老師,軒軒推我的手,害得我畫錯了!币桓焙茈y過的樣子。
分析:首先,應當看到杰杰告狀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課的規(guī)則,這說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師那里,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完飯的孩子們在陽臺上看圖書,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書,有的自己選了一本書獨自坐在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故事。這時候,佳佳突然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找相同》是我先找出來的,杰杰他不讓我看!苯芙芤膊桓适救酰骸皶俏蚁饶玫降!”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我先安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著,轉過臉來對杰杰說:“上次,你看《西游記》時,寶寶硬是不給你看,你心里感覺怎么樣啊?”杰杰想了想說:“沒得看書覺得很不高興!崩蠋煶脵C說:“那你不讓佳佳看書,他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看書?”佳佳和杰杰聽了,商量了一下,決定兩個人一起看書,于是他倆就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坐到小椅子上看書去了。
分析:佳佳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公正解決糾紛,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和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裁決或給予保護。在活動中通過引導杰杰反省,并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么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fā)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佳佳和杰杰聽了老師的話后,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書去了。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三)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fā)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孩子園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孩子的“告狀”看起來事小,但若處理不當,會影響孩子之間、師幼之間的關系,并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品質的形成產生影響,那么如何處理孩子的告狀行為呢?
重視孩子的告狀行為
孩子愛告狀,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非常普遍的現象,作為老師,要充分認識孩子告狀對其自身發(fā)展的價值。愛告狀的孩子總不乏一些可愛之處:如關心周圍事物、關心他人;有一定的正義感;知道自己碰到了困境要說出來,求得別人的幫助,等等。只要老師能重視孩子的告狀,并以恰當的方法加以引導,相信孩子的這些良好心理品質會得以發(fā)展。面對孩子的告狀,切忌說"煩死了"、"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之類的話,有時來不及處理,就給孩子來個點頭示意,也能讓他感到非常滿足。在告狀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會讓孩子了解一些社會行為規(guī)范,掌握一些與人共處的技巧,孩子是在告狀中逐漸成長的。
要了解原因,區(qū)別對待
老師要耐心聽取孩子的告狀,細致全面地調查、爭吵、控告的原因,詳細地弄清告狀的原因。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告狀行為。孩子到了幼兒園其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能力,認識社會,與同伴交往,學習交往技能。學會解決身邊的矛盾。所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告狀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培養(yǎng)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質
可組織孩子觀察影視動畫、聽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導孩子評價其中人物的行為,從而豐富孩子是非的感性經驗,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進而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也可組織孩子通過談話、討論等形式,講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孩子來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孩子獨立處理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進而減少孩子告狀行為。同時還要交給孩子一些解決矛盾、處理問題的策略,如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謙讓,共同協(xié)商等。 雖然告狀是一個簡單的、平凡的行為,但是在每次告狀的背后都隱藏著很多的背景和原因,由于大班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社會經驗不足,社會行為技能相對較弱,希望得到別人幫助,或許在大人看來,這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往往是看作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承受的壓力,進而成為他們遭遇消極情緒的源頭。因此,我們應該視具體的情況而定,究其原因,對癥下藥,適當的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的看待問題,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其全面的發(fā)展。
【關于幼兒告狀行為隨筆】相關文章:
6.老鼠告狀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