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年味隨筆散文
祖父祖母在的時候,年味最濃,盡管那時我們貧窮。
七十年代初,農村生活十分困難,一年下來,人們省吃儉用,精打細算?蓜傄贿M入臘月,人們就仿佛換了另一種活法,變得有點奢侈腐化、慷慨大方起來。紛紛拿出家中僅有的那點可憐的積蓄,冒著嚴寒趕年集,置辦年貨。父親給兒子買幾包鞭炮,母親給女兒扯幾根紅頭繩,就連平時舍不得沾一點肉腥的的家庭,也會割幾斤肥肉,買幾條魚,購買幾樣平時舍不得花錢買著吃的節(jié)令青菜。這不單單是為了過年時打打牙祭,更主要的是在農村,過年有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習俗,那就是祭祀列祖列宗和已逝的親人,這是過年中的頭等大事,不管你有錢沒錢,總要有幾樣像樣的供品讓列祖列宗們享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街道上便響起零零星星的鞭炮聲,整個村莊忙碌而熱鬧起來。學生放了年假,在外工作的人們陸陸續(xù)續(xù)的回家過年。這也是剛上小學的我最高興的時候,作為家庭中的長孫,當然倍受家人的寵愛。當我拿著學校發(fā)的三好學生獎狀來到祖父家時,祖母笑呵呵的從箱底拿出兩塊她舍不得吃的點心獎賞我,祖父會贊許的拍拍我的后腦勺,然后牽著我的手來到年集上,從腰帶里掏出平常不舍得花的幾張零票,花兩毛錢給我買一小塊烤的香噴噴的野兔腿,花五分錢買一坨甜絲絲的棉花糖。直到現(xiàn)在,我還常常想起那時兩毛錢的兔子腿的香味,還常常想起那時五分錢的棉花糖的脆甜,就像夢中常?吹侥菚r的祖父的身影。
臨近年關,給生產隊趕大車的二叔回家了,塞給我一把包裹著好看糖紙的糖塊。在運輸隊開汽車的三叔放假了,給我?guī)砹宿r村孩子少見的帶有動物頭像的幾枝圓珠筆。最忙的還是我的四叔,開始張羅著用高粱桿給我扎各式各樣的燈籠,還有那讓小伙伴們羨慕的流口水的小吉普車。叔叔可是扎汽車的高手,幾根高粱桿在他的巧手擺弄下,不一會就組成了一個惟妙惟肖的吉普車框架,再用透明的彩紙糊好,按上用線軸做得車輪,一輛漂亮的吉普車就做成了。晚上,點上蠟燭,用繩子拉著在街上一走,引得鄰居的小伙伴爭相觀看,一個個臉上露出羨慕眼饞的神情。
到了臘月二十八、九,村莊里的年味越來越濃,各家各戶忙著準備祭祀用的供品。我家的這些供品都是祖父親手操作,一臉的嚴肅和虔誠。精心精意的做,畢恭畢敬的裝盤,那香香的肉味,饞得我直流口水。可就是再寵愛我,祖父也不會哪怕給我一點嘗嘗,因為那是給列祖列宗準備的,祭祀期間任何人不能先動,就像魯迅先生【祝!恐姓f的那樣,不干不凈,祖宗是不會吃的。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還被那肉香誘惑,早早就來到祖父家,卻看到祖父堂屋正中的桌子上,已擺好了祭祀祖宗的菜肴。墻上掛著寫著列宗列宗和已逝親人名字的“家堂”(山東一些地區(qū)春節(jié)時懸掛的大幅祭祖圖畫,上邊寫著祖先和已逝親人的神位,也叫族子。),桌子上的香爐里燃著的三炷香,裊裊的飄著輕煙。祖父看著那一縷縷飄散青煙,心有所思,一臉神圣,仿佛那些先人真的回到了家中。我被這莊嚴肅穆的氣氛震懾了,乖巧的倚在祖父的身旁,祖父疼愛的.撫摸著我的頭,對著家堂和我講起一些祖輩的故事。中午,一家人圍在一起,包年夜飯吃的水餃。那時的年夜飯也就是吃一碗白菜豬肉餡的白面水餃!可就這碗年夜飯,讓我們這些平時難得吃一次水餃的孩子們嘗到年的味道。
過年放鞭炮是我們這些男孩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可那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哪家還有閑錢給孩子們多買這些奢侈品。就是買幾包鞭炮,也要等到年三十那天拆成一個一個來給你放。記得那年,為了防止祖父給的鞭炮被弟弟偷去,我就把鞭炮藏到豬圈的爛磚頭里,等到晚上卻找不到了。我劃著火柴去找,不小心燃著了鞭炮,一陣炸響,幾包鞭炮頓時成了一堆碎紙。我心疼的躺在地上哭著打滾,二叔便把留著吃年夜飯時放的那一包鞭炮偷偷地給我放。到了吃年夜飯,祖父知道后把二叔訓斥了一頓,因為吃年夜飯的風俗必須要響動,還是二叔有辦法,拿出他趕馬車的大鞭子,在院子里“啪啪”的輪了起來,那動靜比鞭炮還脆還響。
祖父祖母去世后,父親秉承了祖父遺留下的傳統(tǒng),每到快過年的時候,父親也會親手精心制作祭祀用的供品,只不過供桌上的花樣增加了許多,也豐盛了許多。那時的年味,除去延續(xù)過去的那些傳統(tǒng)風俗,心頭還多了一些濃濃的思念,那就是思念疼我寵我的祖父母,思念我久違的家鄉(xiāng)!
一過小年,在外求學的我再也按耐不住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回家過年的向往。人頭攢動的車站,歸心似箭的游子,都把濃濃的年味寫在臉上,承載在疾駛如流的車輛里。家鄉(xiāng)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使過年氣氛更顯得喜氣洋洋。
九十年代末,家鄉(xiāng)的人們富裕了,年味也隨之膨脹,樂此不疲的趕年集,一袋一袋的年貨扛回家。到了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開始煎炸,整個村子里彌漫著香香的味道,人們見面都會笑容滿面的問:煎炸了多少?割了多少肉?買了多少年貨?剛剛富裕起來的人們更有一種相互攀比的虛榮滋生心頭。那時的年集比以前大了許多,年貨的品種也更加豐盛。特別是鞭炮市,更加熱鬧。小河壩上,買鞭炮的一字長龍擺開,炸響陣陣,硝煙彌漫,不等這家放完,那家又點燃,賣鞭炮的扯著嗓子喊著:“趕集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這里又點上了,比一比,看一看,我家的鞭炮最合算!”話音未落,那邊又喊著:“放好的,賣孬的,不是共產黨領導的!聽一聽,震一震,我家的鞭炮最本分!”人們觀望著,比較著,看好哪家,趨之若鶩,一搶而空。孩子們年集歸來,歡天喜地的提著一籃子一籃子的鞭炮,再也不用等到年三十才有鞭炮放。更有意思的是,除夕剛吃完晚飯,各家各戶便開始在家門口比賽燃放鞭炮,以燃放鞭炮的多少來炫耀自己過年的富足。
祖父母走了,叔叔們也各自成立了家庭,再也感受不到一家十幾口人簇擁到祖父家過年的熱鬧氣氛?筛骷腋鲬糸T上貼著的喜慶春聯(lián),滿大街掛起的大紅燈籠,更能襯托出年味的紅紅火火。大年夜,看著父親擺放在供桌上滿滿的供品,再也不會饞的流口水,一盆盆的炸魚、丸子、耦合,各種肉食應有盡有,想吃就吃。列祖列宗,你們是否也品出我們生活的香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唱響著新年的祥和,飄著酒香的年夜飯,襯托出合家團圓的幸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守著列祖列宗,吃著熱氣騰騰的水餃,看著充滿歡笑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品著美酒佳肴,期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濃濃的年味里充滿著歡笑,充滿著對新的一年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初一早晨,人們并沒有因為看春節(jié)晚會而耽誤早起拜年。天剛朦朦亮,大街上便涌動著給長輩磕頭的人群,人們一邊評論著除夕夜春晚的精彩,一邊相互拱手問好,并不時的和好友或同學約定拜完年后到誰家去聚會。長輩們的桌子上都擺放著糖塊瓜子,每逢磕完頭,小弟弟們一哄而上,往口袋里裝著自己愛吃的糖塊,老人們笑呵呵的看著,從孩子們的頑皮中感受到了他們過年的快樂。拜晚年,好友們便湊在一起,勞累了一年,卯足了勁的吃,卯足了勁的喝。推杯換盞中,大街上多了雙膝帶著磕頭的印記,滿嘴里說著醉話東倒西歪的醉漢,一個個醉酒后洋相百出,滑稽可笑的表演,成了那時年味里一抹別具特色的歡快味道。
現(xiàn)在,我已為人父,老一輩過年的那些傳統(tǒng)風俗在我們這一代已慢慢淡化。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科技文明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的相當富足,卻讓人們覺得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
春節(jié)是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傳統(tǒng)的東西少了,節(jié)日的味道就隨之減少,這也是必然的。各大商場超市年終的促銷廣告滿天飛,各類商品應有盡有,特別是現(xiàn)在時尚的網(wǎng)上購物,人們不必再去趕年集,備年貨。衣柜里掛滿了新衣服,每天的生活都像過年,所以年夜飯就不知道吃什么了,于是人們就選擇去飯店吃年夜飯,到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去過年。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營造節(jié)日氣氛的鞭炮放的越來越少。電腦、手機、QQ、微信充盈著人們的生活,大街上少見了拜年的人群。年三十,雖然我也像父親一樣祭祖,但供桌上的供品大多是在超市買的成品。沒有了那時那些傳統(tǒng)風俗的暈染,哪會有那時濃濃的年味?
只有我畢恭畢敬跪在列祖列宗的面前,點燃香爐里的那三炷香時,才能感覺到過年的味道,因為,在裊裊升起的青煙里,我仿佛看到祖父祭祀先人時的身影,聽到叔叔掄圓胳膊那皮鞭“啪啪”的響聲,想起父母在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時的歡樂。
【描寫年味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5.年味飄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