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病理學考試重點總結推薦
1.簡述淤血的原因、病變及其結局。
(1)淤血的原因:①靜脈受壓;②靜脈阻塞;③心力衰竭。
。2)病變:1)肉眼:①淤血組織、器官體積增大;②呈暗紅色③皮膚出血時發(fā)紺,溫度下降;
2)鏡下:①毛細血管、小靜脈擴張,充血;②有時伴水腫;③實質細胞變性。
3)結局:①淤血時間短可以恢復正常;②淤血時間長則組織器官缺氧、代謝產物堆積致淤血性水腫、體積增大、淤血性硬化
2.描述梗死的病理變化。
。1)貧血性梗死:1)肉眼:①外觀呈錐體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邊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 死周邊可見充血、出血帶。
2)鏡下:①梗死區(qū)為凝固性壞死(腦為液化性壞死);②梗死邊緣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浸潤;③梗死邊緣有充血和出血等。
。2)出血性梗死:1)肉眼:①梗死區(qū)呈暗紅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澤,質地脆弱;④邊界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門的錐形病灶。
2)鏡下:①梗死區(qū)為凝固性壞死;②梗死區(qū)及邊緣有明顯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邊緣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浸潤等。
3.簡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關系。
。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體的心臟或血管腔內;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
2)栓塞:①循環(huán)血液中;②異常物質隨血液流動;③阻塞血管腔的過程。
3)梗死:①動脈阻塞;②側支循環(huán)不能代償;③局部組織缺血性壞死。
。2)三者相互關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無足夠側支循環(huán)時發(fā)生)。
4.簡述栓塞的類型及其產生的后果。
。1)栓塞的類型:①血栓栓塞;②氣體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蟲及其蟲卵栓塞,腫瘤細胞栓塞等。
。2)后果:①肺動脈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里衰竭而死亡;②腦動脈栓塞,可致腦梗死,呼吸中樞核心血管中樞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腎動脈栓塞,可引起腎臟梗死;④脾動脈栓塞,可引起脾臟梗死;⑤腸系膜動脈栓塞,可致腸梗死,濕性壞疽形成;⑥肝動脈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5.簡述血栓形成的條件及其對機體的影響
。1)形成條件:①心血管內膜的損傷;②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2)對機體的影響: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組織的缺血、發(fā)生壞死;②血栓脫落形成栓子引起廣泛出血等嚴重后果
。
6.炎癥局部可有哪些臨床表現?其病理學基礎是什么?
(1)臨床表現:紅、腫、熱、痛功能障礙。
。2)病理學基礎:①紅:充血;②腫:炎性滲出或增生;③熱充血和代謝增強;④痛:離子濃度、炎癥介質和壓迫神經;⑤功能障礙:組織損傷、壓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7.簡述滲出液和漏出液的區(qū)別。
。1)滲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細胞成分多;③渾濁,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見于炎癥。
。2)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細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見于血液循環(huán)障礙
8.試比較膿腫與蜂窩織炎的異同。
。1)不同點:1)膿腫:①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破壞組織、形成膿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
2)蜂窩織炎:①常為溶血性鏈球菌引起;②常見與皮膚、肌肉和闌尾等;③彌漫性,易擴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
。2)共同點:均為化膿性炎。
9.簡答急性、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何相同和不同點。
相同點:均在心瓣膜上形成污穢的帶菌血栓,嚴重者瓣膜可形成潰瘍或穿孔。
不同點:見表。
急性、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區(qū)別
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細菌毒力 強(化膿菌) 弱(大多為草綠色鏈球菌)
血栓大小 大 小
血栓累及瓣膜 在多累及正常的心瓣膜 大多累及有病變的心瓣膜
血栓脫落及影響 栓塞引梗死 栓塞造成臟器梗死
病程 短 相對長
影響 死亡率高,可產生急性瓣膜病 治愈率高,也可產生慢性瓣膜高
10.試述風濕性心內膜炎的病變特點及對機體的影響。
。1)風濕性心內膜炎常累及心瓣膜,主要是二尖瓣,腱索和左心房內膜也可受累。病變早期,瓣
。2)風濕性心內膜炎反復發(fā)作、反復機化,結果心壁心內膜粗糙、增厚,尤以左房后壁為著,形成所謂McCallum斑。
。3)心瓣膜風濕病反復發(fā)作,可使瓣膜增厚、變形、短縮,瓣葉之間部分發(fā)生粘連愈著,腱索也可短縮增厚最終造成慢性瓣膜病,引起血液動力學改變,從而影響心臟功能。
11.簡述風濕病的基本病。 可表現為非特異性炎或肉芽腫性炎。典型病變分為三期:①變質滲出期,即結締組織黏液變性和纖維蛋白性壞死;②增生期(肉芽腫期),即由纖維蛋白樣壞死物、Aschoff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構成的Aschoff小體;③纖維化期(愈合期)。
的可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黃色條紋。鏡下為大量泡沫細胞。
。2)以后纖維斑塊形成:為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灰黃色斑塊,也可為瓷白色。鏡下,斑塊表面為一
12.簡答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病理變化,及主要合并癥。
基本病理變化:早期(1)脂紋形成:動脈內膜肉眼可見帽針頭大小的斑點及寬約1-2mm長短不一
層纖維帽可伴有玻璃樣變性,其下可見不等量的泡沫細胞,巨噬細胞及大量細胞外脂質和基質,隨著細胞的崩解,病變可演變?yōu)橹鄻影邏K。
(3)粥樣斑塊:為明顯隆起于動脈內膜表面的灰黃色斑塊。切面,表層的纖維帽為瓷白色,深部為粥糜樣物,鏡下,玻璃樣變的纖維帽下含有壞死物、膽固醇結晶、鈣化等。底部可有肉芽組織,外周可見少量泡沫細胞、淋巴細胞。動脈中膜呈不同程度的萎縮變薄。
主要合并癥有:①斑塊內出血;②斑塊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鈣化;⑤動脈瘤形成。
13.試比較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時贅生物的病變特點。 ①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無病變的瓣膜,贅生物體積巨大、松脆、含大量細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繼發(fā)性膿腫;②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常發(fā)生在原有病變的瓣膜,贅生物呈息肉狀或菜花狀、污穢灰黃色、質松脆、易破碎脫落、其深部有細菌團,贅生物脫落引起動脈性栓塞和血管炎。
14.簡述急性風濕性心內膜炎的病變特點及其后果。
急性期:瓣膜腫脹,閉鎖緣有串珠狀單行排列的疣狀贅生物,粘連緊密,不易脫落。后果:病變反復發(fā)作,致瓣膜增厚、變硬、卷曲、短縮,瓣葉相互粘連,腱索增粗、短縮,導致瓣膜病。 瓣膜表現腫脹,后出現膠原纖維的纖維素樣壞死。反復發(fā)作的結果,在二尖瓣閉鎖緣上出現一排小的疣狀血栓其主要成分為血小板和纖維素。小血栓機化不易脫落。
15.腫瘤性增生與炎性增生的區(qū)別。
腫瘤性增生與炎性或修復性增生的區(qū)別
腫瘤增生 炎性或修復增生
病因去除后 細胞持續(xù)增生 細胞停止增生
增生組織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與整個機體的協調性 增生具有相對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調控
對機體的影響 對機體有害無益 機體生存所需
16.異型性、分化程度及腫瘤良惡性的關系。
。1)腫瘤的異型性為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來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2)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為腫瘤的實質細胞與其來源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3)腫瘤的異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則腫瘤更傾向于惡性,反之則很可能為良性。
17.試述高分化鱗癌的結構特點。
來源于鱗狀上皮的惡性腫瘤為鱗癌,因此它具有癌的一般特點,即腫瘤實質與間質界限清楚,實質細胞形成癌巢,間質圍繞在癌巢周邊。高分化鱗癌癌巢中的細胞仍具有鱗狀上皮的組織結構特點,癌巢中心可見粉紅染呈同心圓層狀排列的角化珠,細胞間有細胞間橋。
18.列表比較良惡性腫瘤的區(qū)別。
良、惡性腫瘤的區(qū)別
良性腫瘤 惡性腫瘤
組織分化程度 分化好,異型性小 分化差,異型性大
核分裂 無或少,無病理核分裂像 多見,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生長速度 慢 較快
生長方式 膨脹性或外生性生長,常有包膜 浸潤性或外生性生長,無包膜
繼發(fā)改變 很少出現 常伴有出血、壞死、潰瘍
轉移 不轉移 常有轉移
復發(fā) 很少復發(fā) 常復發(fā)
對機體影響 較小,局部壓迫和阻塞 較大,可破壞組織,引起出血、壞死、感染、惡病質
19.試述轉移瘤的形成及其特點
瘤細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體腔,被帶到他處繼續(xù)生長,形成與原發(fā)瘤同樣類型的腫瘤稱轉移瘤,有以三種轉移途徑:
。1)淋巴道轉移:瘤細胞侵入淋巴管,隨淋巴流首先到達局部淋巴結,之后可逐漸轉移到遠處淋巴結。腫瘤細胞首先到達淋巴結的邊緣竇,以后生長繁殖可累及整個淋巴結,肉眼觀,淋巴結腫大,變硬,切面灰白色。鏡下,正常淋巴結組織結構消失,代之以腫瘤組織。
。2)血道轉移:瘤細胞侵入血管后隨血流到達遠隔器官繼續(xù)生長,形成轉移瘤。腫瘤細胞多侵入管壁較薄、壓力較低的靜脈,形成腫瘤栓子,之后隨血液循環(huán)途徑運行,侵入門靜脈的首先轉移至肝,侵入體靜脈的經右心到肺,進入肺靜脈系統(tǒng)的瘤細胞,可經左心播散到全身。轉移瘤的形態(tài)特點是:多個散在分布的,邊界清楚,結節(jié)大多分布在器官的表面,體積小,圓形,結節(jié)中央常出現出血、壞死。
。3)種植性轉移:常見于腹腔器官的癌瘤,體腔內器官的腫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時,瘤細胞可以脫落并像播種一樣,種植在體腔和體腔內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數的轉移癌,這種轉移瘤亦表現為多個散在結節(jié)。
1 腦死亡的概念及判斷標準是怎樣的?
答:概念:是指全腦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標準:①自主呼吸停止,是腦死亡的首要指標;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對外界刺激無反應性;③腦干神經反射消失(如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腦電波消失,腦電圖處于零位;⑥腦血管造影證實腦血液循環(huán)完全停止。
2 為什么對臨床死亡期的病人必須進行積極搶救?
答:臨床死亡期是可逆的,一般為6分鐘左右。這時細胞仍有最低水平的代謝,如能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搶救,患者有復活的可能。除非在人工呼吸等一切搶救措施無效進入腦死亡后,方可宣布死亡。
3 簡述皮膚創(chuàng)傷一期和二期愈合。
答:一期愈合:見于缺損少,創(chuàng)緣整齊,無感染,縫合嚴密的傷口,這種傷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塊,炎癥反應輕,愈合時間短,形成瘢痕少。
二期愈合:見于缺損較大,創(chuàng)緣不整齊或伴明顯感染的傷口,這種魚和時間較長,形成瘢痕多,常影響組織和器官的外形及功能.
4 肉芽組織的形態(tài)特點及其在損傷修復中的作用?
答:肉芽組織的形態(tài)特點:由新生的毛細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纖維細胞構成,并伴有炎性細胞浸潤,為鮮紅,顆粒狀,柔軟濕潤,形似肉芽。
作用:①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②填補傷口及組織缺損;③機化或包裹壞死組織,血栓,炎性滲出物及其他異物。
5 組織受損后,從形態(tài)學角度可發(fā)生哪些變化?
答:①適應性變化:萎縮,肥子,增生,化生;②損傷性變化:變性,細胞水腫,脂肪變,玻璃樣變,鈣化等;③壞死:細胞凋亡,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纖維素樣壞死,壞疽。
6、簡述出血性梗死的條件
答:出血性梗死除了具備動脈血流中斷外,還需具備以下條件:①嚴重的靜脈淤血;②雙重血液供應;③組織疏松。
7、常見疏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答:常見的原因包括:缺氧,感染,中毒,維生素C缺乏等引起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血管壁損害,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礙及凝血因子缺乏等導致的血液凝固障礙,有出血傾向。
8、簡述血栓的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答: 血栓的結局:①軟化,溶解和吸收;②機化,再通;③鈣化
影響:血栓形成對機體的影響可分為有利和不利兩方面。血栓形成對破裂的血管有堵塞裂口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血栓形成對機體的不利影響與血栓形成的部位,程度有關?梢鹁植拷M織缺血而發(fā)生萎縮甚至壞死;可導致局部組織淤血,水腫,出血,甚至壞死;可引起栓塞;發(fā)生于心瓣膜增厚,變硬,粘連,形成瓣膜病。廣泛的透明血栓在微循環(huán)中形成,可引起廣泛出血和休克。
9 比較貧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不同。
貧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10、試述出血性梗死易發(fā)生在哪些臟器?為什么?
答:易發(fā)生在肺,腸這些臟器。
原因:因為出血性梗死多發(fā)生于組織疏松,具有雙重血液供應的臟器,而肺和腸的組織結構比較疏松,富有彈性,當局部動脈血管阻塞,動脈反射性痙攣及壞死組織膨脹時,均不能將血液擠出梗死灶外,所以梗死細胞內血液存留較多,進而發(fā)生出血性梗死。
11、是否只要體內外液進出平衡失調,就會導致機體發(fā)生水腫,為什么?
答:不一定。
【病理學考試重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中電物理考試重點總結04-28
婦產科考試重點總結05-01
水力學考試重點總結05-05
微生物考試總結重點05-07
高考政治考試重點05-08
關于網絡營銷考試重點總結05-08
有關網絡營銷考試重點總結05-09
生物化學考試重點總結04-12